培养人才重于专家支持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10-13

钟南山出席广医荔湾医院新病区揭牌,大谈对中医的看法:“方舟子说中医不科学,只有中药还可验证,他可能讲得太绝对了。我认为中医‘整体治疗’和‘治未病’的理念是科学的。”(10月1日《广州日报》)

最近,“打假斗士”方舟子遭袭案引起了公共舆论极大地关注。方舟子曾一再宣称中医是伪科学,说中医理论是封建迷信,只有某些中药尚有实际疗效,提出要“废医验药”。如今钟南山院士对中医是否伪科学给出的观点却迥然而异,不仅具体谈到中医药和西医在治病方面各有擅长,更是肯定了“治未病”、“整体治疗”等极具中医特色基础理论的科学性。

显然,这次中医得到了在医学界有较高声望的钟南山院士的力挺。这固然让热爱并支持中医药的人们高兴,但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议不会因此消失,中医药发展之路仍然很长。

在笔者看来,中医药要发展,不仅需要医学界以及其他科学领域专家、学者的潜心研究和肯定,也需要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但是,这些都还不够。如果没有大量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尤其是临床技能过硬、医德高尚的中医医师,中医药的振兴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那么,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从哪里来?当然最主要是靠中医药教育,尤其是从主流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出来。但我国现行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却存在着问题。

首先,学好中医最难的就是辨证。西医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仪器、生化检查后参照诊断标准做出诊断。但是中医诊断的手段主要靠望、闻、问、切来收集信息,这就决定了中医的学习方法和现代医学是不一样的。

而辨证思路的正确与否和师傅的指导息息相关。所以,中医自来讲究师承关系,尤其注重老师的言传身教。

可是,国内的中医药教育却主要采用西医学习的方式。大班教学,基础课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忙着低头做笔记。考试内容几乎都是复述课堂笔记的内容。临床实习的时候,中医学生会发现学习中医辨证的时间非常少,几年下来连中医的皮毛也没有学到。而中医医院也缺乏高水平的中医师,中医特色不明显。

如今高水平的中医师奇缺,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又异常艰难。笔者认为要破除这个怪圈,有关部门不仅需要给予中医政策上的保护和财政上的支持,更需要对现行的中医药教育培养体制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和反省。

此外,及时取消一部分经教育水平和就业情况评估不合格的中医药院校继续招生的资格、严格控制中医药院校招生规模以提高生源质量、在一些示范性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建立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培养方式。(黄素英 广西柳州市柳城县)